我的父亲
【往期回读】
参阅作者其他作品:
我的父亲
丁中校友 孔赛
【作者简介】江都区樊川镇聚永村蒯庄组人,生于1968年3月。1979~1985在江都县丁沟中学就读初中和高中,1985~1989在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学院)硅酸盐工程系就读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潮州三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南虹电子陶瓷有限公司从事功能陶瓷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工作,目前居住在深圳,就职于深圳爱博科雅技术有限公司。
我父亲名繁钦,1936年在上海出生,兄弟两个,排行老二。我伯父名繁鹏,1926年生。
祖父庆字辈,名棠,别名孔召南;祖母侯氏。祖父早期在上海做过小生意,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祖父和祖母被迫离开上海返乡,祖母因病于当年农历七月初十辞世,终年34岁;1942年祖父担任樊南区财经委员随政府机关地下活动,1944年因患急性伤寒于农历九月初二日去世,终年45岁。
父亲幼年就痛失双亲,国破家安在,能够活下来是多么的不易!
祖父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伯父大父亲十岁。祖父和祖母去世后,父亲和伯父相依为命,上海的姨奶奶孔石氏和瓦屋厦二姑奶奶时有照顾接济,她们也是父亲弟兄俩的救命恩人了。
伯父和父亲在蒯家庄我家屋后
我们蒯家庄孔门属苏州阊门外孔氏南方支系之后。父亲的祖父即我的曾祖父孔宪时18岁时拎过考篮(科举时代考生用以盛文具、食物的提篮),祖上也被称为书香门第,教过书、行过医。
父亲小时候跟着颜姓先生读了两年私塾,念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也读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父亲后来在民国时期的王坝小学上了五、六年级。
父亲上完高小后,共产党已经掌权了。当时伯父在上海谋生,父亲年纪小,先是参加互助组,帮人家伴工。再后来就有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了。
青少年时期的父亲
父亲1955年入了党,1965年当大队书记,第二年就开始那疯狂的“文化大革命”了。
1959年三包合同书
1959—1961三年大饥荒(官方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三周这里土壤是沙土,适合胡萝卜生长,胡萝卜救了不少人的命。
父亲1965年参加贫协会议
1966年初父亲参加党代会的代表证
父亲母亲是在1958年冬月结的婚,他们与其他两对新人在聚永区公所(位于大霍庄)集体举行了仪式。第二天父亲母亲在蒯家庄宴请亲朋好友,幸亏“大跃进”刚刚开始,家里养的一头猪派上了用场……
我父亲连襟五人的合影。后排居中者是父亲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住在两进土坯茅草房里。父母和我们住在前面一进,最西边是锅灶,第二间是堂屋,东边是两个房间。后边就是堂兄他们住的,两家连在一起,中间有个天井。屋后有三棵大榆树,上面有喜鹊窝;我家东面是本家叔叔繁华家,他们家是青砖房,门口有块青石板。
有段时间大队卫生室没地方摆,父亲就让赤脚医生李先生把我家堂屋当做卫生室了。
1975年开新河,我家就搬到西边的庄台上了。新房子砌之前,开河挑上来的沙土垫在房基上,母亲在沙土上栽了几棵番瓜秧子,父亲就叫我们兄弟俩拎水浇瓜苗,后来结的番瓜又多又大……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时常会说些俗语给我们听。比如教我们要爱劳动,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教我们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我们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要“日不作,夜摸索”;教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每年腊月底的时候,就有乡邻拿着红对纸到家里来,父亲就忙着磨黑墨写春联;哥哥和我就用细钢锯条磨成的刻刀刻挂落,冬天的天气很冷,手经常被冻爪了。到如今家里的春联还是父亲写,挂落就去集市买现成的了。
父亲写的对联
父亲离开大队书记岗位后,去乡里又干了十几年,1994年就退休了。
父亲退休后在家门口喝茶
父亲退休后就在家前屋后栽树种花,栽的果树有葡萄、枇杷、柿子、桔子、枣子、梨子等,自家吃不完就送给乡邻尝了。
栽的枇杷挂果了,父亲好开心
父亲种过的花就更多了,有迎春花、月季、美人蕉、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螃蟹花、桂花、腊梅等等。
家门口父亲种的花
2008年孔子世家谱重修,73岁的父亲骑着自行车到方圆几十里的孔姓人家联络、讲解、登记,张罗续家谱的事,忙得不亦乐乎。
联络信函
2016年元旦上午一大早,庄上我小学同学孔明(德字辈)的儿子(维字辈)就来请教父亲他的下一代该是什么辈分。父亲取出家谱,找到我们庄上的这个分支,给他讲了他们家祖辈的一些情况,告诉他他孩子的辈分应该是垂字辈。孔家从66代至85代的辈分: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父亲在查家谱
我儿子令远手捧家谱与我的父亲合影
父亲为人忠厚、热心助人,退休之后方圆数十里的乡邻都很敬重他。因为以前当过13年大队书记,人们都称呼他“老书记”……
父亲的发小有些在外省定居的,这些年来有回家乡的都要来看望父亲叙叙旧,逢年过节还互有电话问候;当年那些在联华大队插队的知青有回来探望的,他们也要来看看当年的老书记。
父亲勤劳惯了,现在还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事。
父亲在扎草把
今年春节,父亲从他的八宝箱中取出一件皮袄穿上,让我给他拍几张照片。父亲告诉我,这件皮袄的羊皮子,是他1968年冬月去山西昔阳“大寨”参观途径北京时花8块钱买的,回来后请樊川镇上的裁缝师傅缝制成了皮袄。这件皮袄和我同龄,历经50年,皮子摸上去有些发硬,还是很完好的。父亲爱惜物品、勤俭持家的品德,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年春节父亲穿着这件皮袄和母亲合影
父亲今年83岁,母亲79岁,今年是父亲母亲结婚60周年。
祝福父亲、母亲在以后的日子里健康平安!
2014.10.7写于上海浦东,2018.6.12改于深圳